环保公示
Column

开县雪宝山旅游景区道路双河口至车场坝段改造工程

(钟鼓溪至车场坝段)环境信息公示(第二次)

1.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双河口至车场坝公路是进出雪宝山景区的唯一对外交通通道,起于满月乡双河口桥与S202城黔路相接,途径关面、百里、白泉、钟鼓溪、石关门、上华道班、飞播站、手扒岩,止于雪宝山车场坝,编号为X440。随着近年县政府对雪宝山旅游业的日益重视,开发力度的逐渐加大,原有道路现状已不能满足城乡资源互动和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为满足当地经济建设需要,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对开县双河口至车场坝公路进行路面加宽整治,势在必行。双河口至车场坝公路全长55.32Km,道路分两段实施,**段为双河口至钟鼓溪,第二段为钟鼓溪至车场坝,两段道路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报告仅针对钟鼓溪至车场坝段进行评价。钟鼓溪(K28+855)至车场坝(K55+320)段全长26.465Km,钟鼓溪至上华道班(K36+455)段,路面宽约5.05.5m,路面状况较好,该段弯多且急,坡度较大,部分地段缺少防装护栏,且存在轻微落石、滑坡等情况;上华道班至飞播站段(K45+850),路面宽约6m,路面状况较好,大部分边沟堵塞,该段全程缺少防撞护栏;飞播站至雪宝山车场坝段(K55+320),路面宽约6.5m,个别地段路面开裂、沉降及路肩墙塌落等,无边沟或边沟多被堵塞,该段全程缺少防撞护栏。因此,根据有关要求,开县雪宝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对钟鼓溪至车场坝段公路进行改造。拟改造道路新增占地面积约67.1亩,其中钟鼓溪至飞播站段长约17Km,按四级公路进行设计,设计时速20km/h,局部路段维持现状,加铺按路基宽度6.5m、路面宽度6.0m进行加宽改造,双向两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飞播站至车场坝段全长约9.465Km,维持现状道路四级公路标准,对其路面进行加铺。主要实施路面拓宽及加铺工程;将现有道路路面全部改造为沥青砼路面;受地形限制,对沿线既有水井桥、天岭桥、神农溪桥、田湾桥、凉水井桥、工农桥、火焰坪桥、K35+445桥、店子坪桥、上华道班桥、四方地桥共计11座桥梁结构进行加宽加固处置后再利用,不新建桥梁;对沿线既有60道排水涵洞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清淤后接长利用,在此基础上新建3道浆砌条石盖板涵,改造完成后全线涵洞总长合计459m;完善现状手扒岩隧道(桩号为K48+232K48+856)内的排水、路面及照明系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相关规定,现将“开县雪宝山旅游景区道路钟鼓溪至车场坝段改造工程”进行第二次公示,内容如下:

2.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会对周围水、气、声以及生态景观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挖、填土及材料运输产生的扬尘,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因施工开挖及植被剥离带来水土流失等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施工占地等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运营期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尾气对周围声环境、环境空气及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道路运输所带来的环境风险。

3.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根据查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改造道路永久占地面积约246.09亩,其中旧路占地面积约178.55亩,全部为道路用地;新增永久占地面积约67.54亩,其中有林地13.2亩,荒地53.9亩,需拆迁房屋294m2,工程建设征地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道路施工临时占地面积约1.3亩,位于飞播站林区管理用房空地处,为碎石地面;不涉及基本农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工程建设完成后,主体工程被占用的土地类型都变为几乎没有生产能力的道路用地,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生产力下降,但不会对自然体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永久占地范围内主要包括部分人工林生态系统、灌丛和灌草丛生态系统,其中人工林以现有人工种植的行道树为主,从整体来看,公路附近分布的植物均为常见、易存活、分布较广的野生和栽培植物,评价区暂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古树名木分布工程对陆生脊椎动物的直接影响主要为施工占地导致的生境破坏,但由于本工程施工占地面积不大,对动物的生境直接影响较小。在采取本报告及生态专章提出的生态环境防护及恢复措施后,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甚微。

根据预测结果,在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工程建设将新增碎土流失量877.64t。在建设期应严格落实水保措施,施工前将占地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袋装收集后临时堆放在施工营地内,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在施工场界、临时占地内布置截排水沟、挡土墙及沉砂池,基础开挖避开暴雨季节,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措施,使区域植物生物量有所恢复。拟改造道路施工完成后,除工程占地外的其他用地全部覆土绿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补偿了因道路改造施工带来的生态影响。

在综合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本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

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营地内加工作业产生的生产废水、车辆冲洗废水及隧道改造施工废水等。如不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污染。

施工营地加工区内设完善的截排水沟及隔油沉砂池处理,加工废水经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洒水或车辆清洗用水,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经施工营地内设置的隔油池及改良型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场地清洁、绿化灌溉或交当地居民做农肥,严禁外排;施工营地内设车辆冲洗废水沉淀池,循环使用,不外排;隧道改造施工产生的废水量极小,污染物主要为SS,自然蒸发后对外环境几乎无影响。

营运期

本工程改造完成后,仍为四级道路,沿线不设收费站和服务区,运营期废水主要为路面径流。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道路沿线现有的60道雨水涵洞,大多结构保存完好,少数存在堵塞现象,道路改造期间将对沿线既有的雨水涵洞清淤接长后利用,再此基础上新建3道雨水涵洞;并完善沿线排水边沟的修缮建设,道路改成完成后全线共设9364m长的排水边沟;道路改造完成后,雨水经雨水涵洞收集自然沉降后,排入冲沟中,*后汇入地表散水。完善沿线既有手扒岩隧道内的排水工程,有序引导隧道内路面径流及暗洞排水进入道路排水系统中。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不改变现有的水质现状。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施工期

拟改造道路全线采用沥青砼路面,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是施工机械燃油废气、灰土拌合粉尘、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及施工营地内食堂油烟五类。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以及施工弃渣、物料运输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为:采用先进施工机械并加强维护;施工区及道路洒水抑尘;易撒露物质密闭运输,控制车速;设车辆冲洗设施,车辆出施工场区前应冲洗轮胎;使用商品砼和成品沥青混凝土,严禁现场熬制及拌合沥青;使用清洁能源作为食堂燃料,施工营地设油烟净化器将食堂油烟净化达标后外排;严禁燃煤和焚烧生活垃圾;隧道改造施工加强通风;裸露边坡及未及时处置的弃土洒水抑尘,并采取无纺布遮挡。

扬尘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加强施工管理、封闭施工、洒水抑尘、简易绿化等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渝府令第